台湾距离大陆只有72海里,也就是约130千米。台湾自古以来就是我国的领土,三国时期,《三国志·吴书·吴主传》“遣将军卫温、诸葛直将甲士万人浮海求夷洲及亶洲。亶洲在海中,长老传言秦始皇帝遣方士徐福将童男童女数千人入海,求蓬莱神山及仙药,止此洲不还。……亦有遭风流移至亶洲者。所在绝远,卒不可得至,但得夷洲数千人还。”三国沈莹撰《临海水土志》记载:“ 夷州在临海郡东南,去郡二千里。土地无霜雪,草木不死。四面是山,众山夷所居。”这与台湾的方位正相符合。
到了宋代,《宋史——外国列传流求国》说:“流求国,在泉州之东,有海岛曰澎湖,烟火相望。”与澎湖烟火相望的就是今天台湾无疑。《元史》、《新元史》“蒙元世祖远征日本因风失败,迂回台湾,道经澎湖设治澎湖,企图进取台湾,作为征日本之准备。”意味着着台湾已正式纳入中国版图。
台湾多灾多难,如断尾之鱼,引得鲨鱼争相来食,是从明朝末年开始的。
也就是15世纪末、16世纪初,葡萄牙、西班牙等早期殖民主义者通过开辟的新航路,窥觑我国沿海地区。1604年荷兰人侵占澎湖,被明政府驱逐,1622年荷兰舰进犯澳门,被中国军队击败后,再度于1624年强占台湾。《台湾通史》:“自天启四年至永历十五年,荷兰据有台湾凡三十八年,而为成功所逐,于是郑成功之威名震乎寰宇。”
西班牙殖民者于1626年(天启六年)占据了台北的鸡笼(基隆)、淡水等地。后来1642年(明崇祯十三年)荷兰兵舰攻打鸡笼,打败了西班牙而台湾独为其所占。直至成功所逐。
1895年,清甲午战争战败,与日本签订了不平等的马关条约,台湾被割让与日本,再一次沦为殖民地。
1945年日本投降后,台湾及其附属岛屿及澎湖列岛正式重入中国版图。抗战后,国民党在解放战争中战败,退到台湾据为己有。
